膜的化学清洗方法有哪些
膜的化学清洗方法
在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,应进行化学清洗:
①装置的产水量下降10%~15%;
②装置各段的压力差增加15%;
③装置的盐透过率增加15%。
常用的化学清洗剂有:氢氧化钠、盐酸、1%~2%的柠檬酸溶液、Na-EDTA、加酶洗涤剂、双氧水水溶液、三聚磷酸钠、次氯酸钠溶液。化学清洗剂的选用取决于污染物的类型和膜材料性质,应充分考虑膜的耐酸性、耐碱性、耐氧化性。清洗的基本原则是保持膜湿润。清洗剂的选择依据膜生产商的产品技术手册。
(1)酸碱清洗
无机离子如Ca2、Mg2”等在膜表面易形成沉淀层,可采取降低pH值促进沉淀溶解,再加上EDTA钠盐等络合物去除沉淀物;用稀NaOH溶液清洗超滤膜,可以有效地水解蛋白质、果胶等污染物,能取得良好的清洗效果。采用调节pH值与加热相结合的方法,可以提高水解速度,缩短清洗时间,因而在生物、食品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(2)表面活性剂
表面活性剂如SDS、吐温80、Triton、X-100(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)等具有增溶作用,在许多场合有很好的清洗效果,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,但有些阴离子和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能同膜结合造成新的污染,在选用时须加以注意。使用中发现,单纯的表面活性剂效果并不理想,需要与其他清洗药剂相结合。
(3)氧化剂
氢氧化钠或表面活性剂不起作用时,可以用氯进行清洗,其用量为200~400mg/L活性氯(相当于400~800mg/L NaClO),其最适合pH为10~11。在工业酶制剂的超滤浓缩过程中,污染膜多采用次氯酸盐溶液清洗。除此之外,双氧水、高锰酸钾在部分场合也具有较好的清洗作用。
(4)酶清洗
由醋酸纤维素等材料制成的有机膜,由于不能耐高温和极端pH值,在膜通量难以恢复时,可采用含酶的清洗剂清洗。但使用酶清洗剂不当会造成新的污染。国外报道采用固定化酶形式,把菌固定在载体上,效果很好;目前,常用的酶制剂有果胶酶和蛋白酶。15560105950(微信同号)